绍兴市司法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34号提案的答复
|
|||||
民革绍兴市委会: 贵委在绍兴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共同富裕发展目标下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应用的建议》(第34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数字化应用建设作为解决公共法律服务实体不足或不便、服务人才队伍不足或不均衡短板的有效手段,对于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普惠均等便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以浙里法律服务重大应用“1+8+N”体系数字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覆盖城乡、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1指“一屏三端”,包括数字驾驶舱大屏、12348浙江法网、浙里办公共法律服务专区、浙政钉法律服务协同监管;8指8个法律服务业务系统,包括浙里律师在线、浙江公证在线、司法鉴定综管系统、仲裁综管系统、法律援助统一平台、人民调解大数据管理平台、司法所信息管理系统、数智普法协同平台;N指N个小切口子场景应用,包括在线法律咨询、视频法律咨询、一码找律师、在线公证、“公证+”一件事、司法鉴定在线预约、司法鉴定联合监管、互联网仲裁、移动微仲裁、“公共法律服务多跨协同”、智慧司法所、监所远程视频会见、市县特色创新应用等。2021年公共法律服务智能自助终端设备普及工作被纳入绍兴市10大民生实事工程,目前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智能自助终端设备合计达到167台,无论是装机总数还是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普及率都居全省第一位,率先在全省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和全国民主法治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全覆盖。柯桥区司法局开发的“律动纺都”数字化应用迭代升级为“律动·浙里”,现在正和市司法局合作开发进一步升级成以“法治体检”“政策建议”“网格涉法信息处置”等诸多功能模块为抓手,与相关部门、单位在多跨协同,助企纾困,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上虞公证处开发的后事智办数字化应用项目已被列入2022年度绍兴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清单(第二批)》项目,目前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下一步将全市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贵委的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一、优化数字化供给机制,促进公共法律服务优质共享。 一是加大数字化考核占比,加大过程性指标的数据量化,力求客观公正,吸引优秀人才助力基层实现高效优质服务。二是在各地财政有保障的前提下进一步平衡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资源的分配。加大弱势群体的应用普及宣传,避免数字化鸿沟。三是进一步普及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场景应用、智能一体机、智能机器人的普及和推广使用。 二、提升数字化产品质量,确保公共法律服务精准到位。 一是对法律服务产品进行动态调整。面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不同的法律服务需求,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组织法律服务人员通过走访的形式及时了解,并马上推出相应的服务产品。二是通过数字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体验感。对各个领域的公共法律服务在线服务进一步优化,迭代升级,特别是我市自主开发的“律动·浙里”和后事智办数字化应用加快升级步伐,打造成具有绍兴市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品牌。三是打破信息孤岛,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在市委政法委开发的政法单位办案一体化软件的基础上新接入涉访、涉调端口,实现数据共享。 三、强化数字化运行保障,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务实高效。 一是对正在建设公共法律服务“驾驶舱”加快开发进度,力争尽快投入使用,实现智能化决策,精准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更多次、多领域、个性化公共法律需求。二是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制度体系,强化“数字”和“法治”的深度融合。目前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牵头部门,全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均建立数字化工作专班,下一步将加强数字化公共法律服务团队的建设。三是鼓励有需求的行业部门、执法单位、企业开展专业领域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探索,实促进法律服务从业者立足各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公共富裕示范区提供法治保障。主要是争取数字化业务主管部门为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项目建设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组织人事部门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 感谢贵委对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恳请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绍兴市司法局 2022年8月17日
(联系人: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尧守江,电话:89118250)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